东莞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
  • 繁体中文
  • 网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学科建设
  • 工作动态
  • 政策法规
  • 下载中心
  • 联系我们

发展规划

迈向“十四五”|一图带你看懂莞工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规划
迈向“十四五”|一图带你看懂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规划
迈向“十四五”|一图带你看懂莞工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
迈向“十四五”|一图带你看懂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规划
迈向“十四五” 一图带你看懂莞工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联系方式

东莞理工学院发展规划部
电  话:0769-22863073
邮  编:523808
Email:dgut22863073@qq.com
网  址:fzgh.dgut.edu.cn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规划 > 发展规划 > 正文
正文

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十三五”规划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是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的首个粤台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也是东莞理工学院第一个合作办学项目。同时,学院也是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中重点建设的特色学院之一。具有独立招生代码89009。

作为学校的二级学院,本学院将依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与指标,充分履行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力争在做特色与做精品上下足功夫,实现学院的创新发展,为学校的高水平建设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下分别对学院在“十三五”期间的人才培养、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三方面工作进行规划。

一.人才培养方面

(一)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建设

1.“十三五”期间目标:

在东莞理工学院率先探索实施特色的校院二级管理新机制办学模式,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学校授权下,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制度,在人事、财务及教学管理上获得更多自主权,实施经费上限预算管理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实施年薪制等。实现最大化的利用合作办学资源优势,取得最好的办学效益。

在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工作上,采用特色的两岸合作教学管理模式。建设6个以上的合作创新平台。6个以上的合作创业基地,将课证融通及协同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融入办学全过程。产学合作单位达200家以上。

2.“十三五”期间任务

(1)实施并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完善合作办学特色的运行管理机制。

(3)产学合作:充分利用合作办学优势,加强利用台企台商优势,广泛建设合作平台与产学基地。实质性引入奖助奖教资金与实习实训设备。

3.在“十三五”期间具体措施:

(1)建立三方合作机制,通过良好合作,使学院、企业、学生,实现全方位能力合作,互助共赢,确保目标实现。

(2)广开思路,通过合作高校、台商协会、企业及台湾高校、师资等,打开与台高等教育界、产业界、企业界的广泛合作渠道,建设以本学院作为三方合作平台的生产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场所,师生交流平台、科研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共同协同培育英才、创造合作愿景。

(3)将社会、企业需求引入学院,开展培训及教学定制课程。透过三方合作,社会、企业需求可透过学院的师资传导及学生,或作为社会、企业员工培训基地使其生产流程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也可为企业发展、为大型项目定制人才,通过特定的课程、训练,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开放合作办学的规划

1.“十三五”期目标:充分利用与台合作的深入度与广泛度,逐步使合作对象由目前的4个,达到10个以上的台湾合作院校,特别加强与世界前列的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争取3所以上院校,。

2.“十三五”期间任务:

(1)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学院在落实实施学校“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色学院“院-系”管理机制改革的试点作用,使学院在运行机制上真正建立起“校-院-系”三级管理的自主运行模式,有效激发合作办学活力。通过办学活动的激发,运作引进更多、更广的境外优质学校共同参与本学院教育建设。

(2)在扩大合作办学的宽度的同时,积极提升学院合作办学的层次和深度。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与国(境)外高水平高校,达成硕士及以上层次合作办学的相关协议,推动有关项目的实施。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理念和申报新专业趋势规划(个数)

1.“十三五”期间目标:

(1)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于:以培养跨专业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2)整体理念和趋势是结合大陆与台湾办学理念的优势,制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培养人才,致力于打造精品与高水平的跨专业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3)新专业方面,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将增加4-8个新专业。如:数字媒体与文创专业、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专业等,争取使学院专业总数达到10-12个。

2.“十三五”期间任务

根据十三五产业升级发展战略目标,围绕人才培育目标、定位及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具体认真实施。围绕现有专业和拟新建设新专业,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建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具体实施,严格规范质量标准,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

3.“十三五”期间保障措施

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下引进教学师资团队、科研团队、建设高水平配备硬件条件,并以完整的教学与行政管理体系对各项工作实施保障,以达成人才培育具体目标。

(四)教学教改:包含改造传统课堂、推广信息化教育技术,国际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其他专业认证及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提升拓展,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创新措施等方面。

1.“十三五”期间目标

(1)完成翻转课堂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化课堂与信息化管理。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控制教学过程各环节,确保教风与学风。

(3)建立并完善基于整合合作办学资源、跨专业能力培养、个性特征发展、产学融合与三创的粤台合作办学模式。争取获得省教学成果奖,实现国家教学成果奖的突破。

  1. 特色办学模式相关成果具有全国示范效应。

2.“十三五”期间任务:

(1)完成翻转课堂建设。专业实施工程认证。购入软硬件及MOOK(慕课)系统,加强投入和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化课堂建设

(2)吸收台湾的教学管理经验,与大陆的优势相结合,建立并完善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制度体系、采用特色的办学模式与方法,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考核,建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同时,注重学生品格到行为养成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控制教学过程各环节,确保教风与学风。

(3)利用合作办学的优势,加强实施以工程认证标准为导向的办学。通过邀请工程认证专家指导、伙伴高校专家学者讲座、讨论会、教师交换教学等方式等,使师生共同提升认识,共同为提升教学质量努力。

(4)建立创新教学质量监控及质量保障机制,实现教育成果提升。

3.“十三五”期间保障措施

1.在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下实行的教学教改方面,以引进教学师资团队、科研团队、建设高水平配备硬件条件达成人才培育具体方针,并利用合作办学的优势邀请伙伴高校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讨论会、教师交换教学等方式作为改善提升教学质量。

2.借鉴国内及台湾相关大学在教学质量监控的成功经验,探索制定符合学院发展实际,实操性强,监控效果明显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品质保障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成果。

(五)创新创业

1.“十三五”期间目标

创新创业教学形成模式:自大一开始,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体系、设立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组织开展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竞赛活动,加强参与引导与辅助,“十三五“”期间实现10个以上的企业与创业成功项目。实现国际竞赛成果的突破。

2.“十三五”期间任务

将创新创业导入学生大学四年学习规划并不断完善。从学生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性向分类、辅导规划及创新、创意、创业之三创课程导入。大二除强调系学科基础建设外,重点开展以团队项目为单位的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能力提升,力争学生项目团队在国内外相关比赛中取得佳绩。大三期间学生在台学习,鼓励学生带着大二参加“三创”团队项目的问题,在台湾结合专业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以及在“三创”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四以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为主。推动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三创”能力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得到良好的发挥和应用,使“创新创业”真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回归育人的初衷,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作用。

3.“十三五”期间保障措施

(1)将创新创业数门课程导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院级必选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认真落实执行。

(2)成立“三创中心”, 为学生竞赛、实践教学、就业及创业的孵化基地。安排专门的场地与空间,配备“三创”专职教师指导课程的连结性及必要性。

(3)学院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六)特色产业学院建设

1.“十三五”期间目标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将充分利用合作办学特色优势,用好用足各类资源,努力在运行机制、特色办学模式、特色管理模式、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学院的创新发展,争创一流,打造品牌,为学校的高水平建设与发展作贡献。

2.“十三五”期间任务

(1)十三五期间,将不断完善、实施特色的校院二级管理新机制办学,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学校授权下,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制度。

(2)结合省质量工程“特色学院”项目的研究与开展,结合办学实际,不断创新办学思路。

(3)实现最大化的利用合作办学资源优势,取得最好的办学效益。结合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办学思路、规模、扩大优势,逐步做大做强,做精特色,努力为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和区域人才需求作为更大的贡献。

二.学科科研方面

(一)“十三五”期间目标

1.科研经费:纵向50万元以上、横向立项经费100万元以上。

2.创新科研团队

(1)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数1 个

  1. 东莞市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数1个以上

3.重点科研平台

(1)市厅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数2个

(2)新型研发机构数2个

4.学术论文:计算方式随办学模式而定。

5.学术专著:3部以上。

6.专利:各类专利数量30项以上。

7.成果鉴定:各级各类成果5项以上。

8.科研服务

(1)协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10个。

(2)与规模以上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数3个。

(3)科技成果转化并实现产业化数3项。

(4)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被政府采纳数3项以上。

(5)东莞或珠三角培训科技、产业人员数(3000人次)。

(二)“十三五”期间主要任务

1.促进学院专业特色更加彰显

通过共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使机械工程与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经济与金融等专业的交叉融合程度大大加强,与产业契合度大幅提高,服务支撑产业的作用更加明显,在省内处于前列水平。在新增的平台、团队牵引下,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工程与技术新型学科或专业,获得学术界、产业界的普遍认可。

2促进学院科研水平显着提升

要进一步面向广东未来重大战略需求和东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以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整合国际前沿、国内一流创新资源,汇聚高端人才,构建一流的科研平台和团队、培育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促进学院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学院科研创新能力,省部级创新团队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关键技术、前沿技术问题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和奖励实现突破,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有所增加。

3.促进服务支撑创新驱动成效更加显著

要进一步瞄准广东智能制造领域,尤其是珠江口产业带的需求,汇聚智能制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国际先进人才和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加强与专业镇和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共建产业发展的载体,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从人才团队、平台设备、科研项目、经费资源等方面反哺专业。

三.团队师资建设

(一)“十三五”期间目标

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中,建立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我院实现高水平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合作办学优势下,通过引进为主、引育结合,围绕智能制造领域专业群的实际需求,集中优势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达成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使学院A类、B类人才大幅增长,建立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领军人才和一批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师德学风、创新质量、服务贡献、科教结合不断巩固和提升;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期间任务

2016-2019学院在校生为1200人,2020-2023在校生为2400人。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为15位,已初步汇聚高层次人才。“十三五”规划期间主要团队师资建设任务如下:

1.专任教师人数由目前的15人,未来扩增到30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90%;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比例80%;双结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70%;外籍教师数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10%;有国(境)外经历(连续在国(境)外待半年以上)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比例33%;力争建设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数2个。

2.形成若干高水平学群和科学高效的管理团队。本学院由校方院长与台方院长共同主持负责学院对内外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往下设置三个部门,即综合服务部及教学服务部、学生服务部,综合服务部负责管理院内学生、环境空间及财务等工作,教学服务部则负责有关教学的所有服务等工作,第三阶层是六个系专业下设有三个学群,设计学群、服务学群及制造学群,三学群底下分别各有两个系专业,如设计学群包含多媒体设计系与工业设计系;服务学群包含跨境电商和经济与金融系;制造学群包含自动化与机械制造系,整体架构说明如下图所示:

本学院整体架构图

(三)“十三五”期间保障措施

1.充分发挥特色学院在人员使用,团队引育方面的自主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授权,根据办学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并扩大合作办学中教师聘用及人员任命的自主权限。如专业教师的聘任、校方人员、系主任任命及合同的签署均由东莞理工学院充分授权,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办理。

2.积极争取上级和学校支持,给予充足的办学经费保证。要根据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建设总体部署和学院发展、实际运作,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调整财务管理权限,进一步在办学效应与办学规模,团队建设成果与经济投入等方面寻找最优模式,确保学院团队师资建设取得不断发展。

上一条:东莞理工学院中法联合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条: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12-18  【打印此页】  【关闭】
在线反馈|网站管理|联系我们

Power By 东莞理工学院发展规划部©2014-2017

粤ICP备05008829号